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,社区治则民心顺、社会稳、城市安。社区工作连着千家万户,要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。要以党建“之手”,凝聚力量,激活“感应末梢”、舒通“循环脉络”、强健“骨骼肌体”,全面提升社区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。
党的领导是社区治理的“主心骨”。社区工作千头万绪,如果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,难以面面俱到。因此,要建强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,不断提升治理服务水平。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社区党组织治理阵地建设,把社区党建阵地打造成集办公、公共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。在提升服务功能方面,积极搭建服务平台,发挥党员“火车头”作用,积极联系群众、服务群众,完善党员报道机制,深化物业服务管理,以党建联建共治方式,积极发动各方力量,有效盘活驻区单位、社会组织等各类资源,健全多元主体参与的社区服务体系,有效整合社会各方面优质资源,提高服务效能。
队伍支撑是社区治理的“源动力”。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带头人,选拔能力强、素质高的优秀人才,发挥“头雁”引领作用,带动班子治理理念和能力的整体提升。加大培训考核力度,定期举办培训班,为社区工作者提供学习的平台。同时引领和引导社区党员和群众广泛参加志愿者服务,积极发掘辖区人员力量,挖掘“有想法、有能力、有资源”的居民团队,组建居民自治团队,构建“社区+志愿者”的联动发展机制,激发社区治理内生动力。
群众需求是社区治理的“奠基石”。社区直面群众、直面基层,归根结底就是为民服务、为民办事。人民群众的幸福感、获得感、安全感是基层治理的工作目标,更是检验基层治理成效的“试金石”。要以群众幸福为追求,着力打造宜乐宜居的社区环境、提供便民惠民的公共服务、创建和睦和谐的邻里关系,在办好群众操心事、烦心事中提升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保障群众参与、监督社区事务的民主权利,引导居民围绕社区治理难点热点,自下而上提出议题,做到民事民议、民事民办、民事民评,坚持依靠居民、服务居民、造福居民,依法有序组织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。(薛霄扬)